张句曲小景

句曲有仙居,桃源景不如。
树根曾系艇,石室旧藏书。
溪晚秋波净,岚晴宿雨馀。
何当问真隐,松下坐茅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句曲小景》是明代诗人如兰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句曲有仙居,桃源景不如。
  • 翻译:句曲有仙境般的居所,但桃花源的美丽景色却无法与之相比。
  1. 作者简介
  • 明僧如兰:杭州府富阳人,字古春,号支离。住持天竺寺,永乐初被召校经律论三藏。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学修养与对自然的热爱。
  1. 主题和内容
  • 这首诗通过描绘句曲的仙境之美,表达了对于理想生活环境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句曲美景的描述,引发读者对于自然美和心灵归宿的深思。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韵律与结构:《张句曲小景》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较为常见,它要求诗的结构严谨,音律和谐。
  • 意象与象征:诗中“树根曾系艇”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石室旧藏书”则可能象征着知识的宝库。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理想的隐居之地,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想象。
  1. 文化背景
  •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也是文化相对开放的时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墨客对于诗词的创作往往带有一种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宁静的愿望。如兰的这首诗可能是在其个人经历或观察中产生的一种情感表达,反映了明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张句曲小景》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士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他们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