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矶山诗 其一

寂寞武矶山上树,萧条逻阜水中天。
垂杨不管人间事,犹自青青两岸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武矶山诗 其一”是一首充满自然意境与哲理思考的文学作品,出自南朝诗人沈约之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期:据《宋书·沈约传》记载,沈约为宋、齐之际的人物,生活在公元441年至513年之间。因此,可以推测《武矶山诗 其一》可能写于这一时期。
  • 地理环境:武矶山位于今天的长江北岸,是一处风景秀丽之地,其自然景观为诗作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1. 诗歌原文
  • 寂寞武矶山上树,萧条逻阜水中天。
  • 垂杨不管人间事,犹自青青两岸边。
  1. 诗歌鉴赏
  • 意境营造:首句以“寂寞”和“萧条”描绘了武矶山的孤寂景色,而次句则通过“水中天”的意象,展现了武矶山与江水相映成趣的自然美。第三句通过“垂杨”这一细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高度概括。
  • 象征意味:武矶山作为地理位置上的特指,象征着诗人的精神寄托和理想追求。诗中的“垂杨”不仅是武矶山上的树木,也象征着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坚韧品质。
  • 哲理思考: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武矶山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对生命、自然以及宇宙间万物关系的深层次思考。

《武矶山诗 其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不仅展示了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的高峰,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首诗不仅是对武矶山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探索和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