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芭蕉双鹤图

雨鸣蕉叶凉,颇觉秋声早。
阶前有双鹤,迥立风尘表。
梦觉两无情,喧寂各有道。
持以寄山僧,观心一时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芭蕉双鹤图》是元末明初胡奎的作品。以下是对《题芭蕉双鹤图》的介绍:

  1. 作品原文
  • 雨鸣蕉叶凉,颇觉秋声早:描绘了雨滴敲打在湿润的芭蕉叶上发出的清脆声音,以及感受到的秋天的清凉气息,营造出深秋时节的氛围。
  • 阶前有双鹤,迥立风尘表:通过描写台阶前的两只鹤,展现了它们高洁、超然于世俗之外的形象。这反映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向往。
  • 梦觉两无情,喧寂各有道:表达了梦中与自然合一的境界,以及醒来后对于这种境界的领悟和反思。这里的“两情”指的是梦境中的自然与人,而“喧寂各有道”则暗示了无论是自然界的事物还是人世间的现象,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和规律。
  • 持以寄山僧,观心一时了:诗人将这幅画赠送给山中的僧人,希望借助这幅画帮助他观察内心,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清明。
  1. 作品鉴赏
  • 艺术手法:胡奎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来表达其深层的思想,如“阶前有双鹤”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象征着高洁的品质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 思想内涵:胡奎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在探索人与自然、现实与精神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一种追求心灵平静和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
  1. 作品背景
  • 时代背景:胡奎生活在元末明初,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同时也是文人追求理想、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时代。
  • 创作背景:胡奎作为一位有着深厚文化修养的诗人,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这也是其作品能够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题芭蕉双鹤图》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篇关于人生哲学、心灵寄托和精神追求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