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吕梁洪次韵

吕梁自从开辟来,中有崩崖转石之惊雷。
不知何年鬼斧凿,一水怒触龙门开。
故人张帆涉幽险,月出船头金滟滟。
重瞳霸气已丘墟,百谷安流会江汉。
徐州城外山重重,戏马台上生悲风。
古来豪杰俱寂寞,但见水光云影涵冲融。
还酹波神一杯酒,三弄琼箫吹龙友。
秋风吹梦过江南,总是离亭折杨柳。
芦花霜白雁秪更,天鸡啼罢东方明。
棹郎捩舵唱歌去,众中谁解吴歈声。
人生壮志在万里,大鹏簸荡东溟水。
蓬莱石上有金鳌,手把丝纶共谁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吕梁洪次韵》是元末明初著名作家胡奎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胡奎,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是元末明初时期的文人,以儒生身份入仕,官至宁王府教授。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诗歌创作上的成就,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怀。

  2. 原文赏析:《过吕梁洪次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情感寄托,诗中描绘了吕梁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腻描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壮志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3. 作品背景:此诗创作于明朝初期,是胡奎在仕途之余,借游览吕梁之景抒发个人情感和抱负之作。通过诗作,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当时的历史风貌和地理特色,还能体会到诗人对于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

  4.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胡奎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一水怒触龙门开”中的“一水”暗喻着江河的奔腾,而“龙门”则象征着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表达了对过往英雄事迹的缅怀及对未来的期望。

  5. 文化价值:作为元末明初的文人,胡奎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而且在后世也被视为研究这一时期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文献。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理念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过吕梁洪次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歌,更是一份承载了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宝贵遗产。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元末明初社会的风貌,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