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山吟送天台王徵君

巍巍乎,天台之山四万八千丈兮,联冈叠障绵亘乎东南。
神鳌戴山俨不动,但见螺髻涌出矗矗青瑶簪。
三更鸡鸣海水赤,丹霞紫雾浮晴岚。
上方钟磬落天外,白日花飞优钵昙。
嗟哉胜境可望不可即兮,金堂石室何由探。
神仙中人王子乔,颜如丹砂发毵毵。
偶从东海一相见,调笑共作烟霞谈。
手持天孙五云锦,冰丝袅袅缫吴蚕。
飘然别我复长往,解缨去濯桃花潭。
天风吹散华顶雪,曹娥江水青于蓝。
舵楼晚饭坐天上,拂云鸟翼张高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还山吟送天台王徵君》是明代诗人胡奎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通过对天台山的描绘和对天台王徵君的赠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不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1. 作品原文概述
  • 首节:“巍巍乎,天台之山四万八千丈兮,联冈叠障绵亘乎东南。”这两句开篇即以宏大的意象勾勒出天台山的雄伟壮观。
  • 次节:“神鳌戴山俨不动,但见螺髻涌出矗矗青瑶簪。”接着描写山势之高峻,以及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 第三节:“三更鸡鸣海水赤,丹霞紫雾浮晴岚。”此节写日出时分海天一色,霞光映照下的景色如画。
  • 末节:“嗟哉胜境可望不可即兮,金堂石室何由探。”表达了诗人对天台仙境的向往与难以企及的遗憾。
  1. 作品背景介绍
  • 作者胡奎:元末明初诗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浙江海宁人。胡奎以儒生征召入仕,曾任宁王府教授。
  • 创作时期:这首诗成于元末明初,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文人对理想的追求。
  1. 艺术风格分析
  • 意象运用:诗中大量使用自然景象,如“神鳌戴山”、“螺髻”等,营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特别是“神鳌戴山俨不动”,用神话传说增强诗歌的神秘色彩。
  • 语言风格:胡奎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善于通过对比和夸张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例如,“但见螺髻涌出矗矗青瑶簪”中的“矗矗”二字,形象地描绘了山峰之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离别时的情感,既有赞美之情,也有不舍之意,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还山吟送天台王徵君》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上也具有深刻的内涵。它是元末明初文学的一个重要代表,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