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禢二令弟秉德还南雄迎父

买船何之之南雄,洞庭木落生秋风。
大帆中流夹双橹,南望庾岭青丛丛。
禢郎去家五千里,白云日日山头起。
浩荡春晖一寸心,深恩较比三湘水。
湘水有时尽,此恩何时忘。
上堂进甘旨,下堂食槟榔。
槟榔可食鱼可脍,白发明年过吴会。
长安桥边杨柳青,马上看花同一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禢二令弟秉德还南雄迎父》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胡奎创作的作品。以下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

  1. 作者背景
  • 胡奎生平: 胡奎,字虚白,号斗南老人,生于元末明初的浙江海宁。他的文学成就在明初得到了认可和赞赏,曾以儒生身份被征召至宁王府教授。
  • 作品风格: 胡奎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内心的感慨和情感变化,其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1. 作品原文
  • 诗句赏析:
    买船何之之南雄,洞庭木落生秋风。
    大帆中流夹双橹,南望庾岭青丛丛。
    禢郎去家五千里,白云日日山头起。
    浩荡春晖一寸心,深恩较比三湘水。
    湘水有时尽,此恩何时忘。
  • 诗歌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从南雄返回家中的情景,表达了对弟弟的深深思念和对故乡深厚的情感。诗中的“洞庭木落生秋风”暗示了秋季的来临,而“禢郎去家五千里”则展现了距离的遥远和思念的深切。最后两句“湘水有时尽,此恩何时忘”,则表达了一种永恒的情感,即无论时间和空间如何变迁,内心深处对亲人的关怀和爱意永远不会消失。
  1. 文学鉴赏
  • 艺术特色: 这首诗歌采用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对亲人的深情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情感。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感饱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象征意义: 诗中的“白云”象征着变幻莫测的人生和世事,而“山头起”则可能隐喻弟弟的归来,带来了希望和温暖。这种象征手法使诗歌的含义更加丰富,也更加耐人寻味。
  1. 文化影响
  • 历史地位: 作为元末明初的作品,《送禢二令弟秉德还南雄迎父》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诗人情感表达的载体,也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 后世评价: 后世学者和读者对这首诗的评价颇高。许多评论家认为,胡奎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经历。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友情和亲情的重视,以及对故乡和家园的深厚情感。

《送禢二令弟秉德还南雄迎父》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还可以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传统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