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安所居二首 其二

贱妾安所居,所居在空闺。
女子不出门,颜色无人知。
一朝嫁夫婿,未几生别离。
流水逝不返,浮云无定姿。
妾居非无所,妾心良独苦。
愿如松上萝,不离树根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妾安所居二首 其二”是唐代诗人胡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感慨和对爱情的无奈。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贱妾安所居,所居在空闺。
    女子不出门,颜色无人知。
    一朝嫁夫婿,未几生别离。
    流水逝不返,浮云无定姿。
    妾居非无所,妾心良独苦。
    愿如松上萝,不离树根土。

  2. 诗歌翻译
    低贱的女子在哪里居住呢?
    她居住在空闺中。
    女子不曾走出家门,她的容颜没人知道。
    一旦嫁给了丈夫,不久就面临分离。
    像流水一样逝去而不返回,像浮动的云彩那样没有固定的形状。
    虽然她居住的地方不是没有意义,但她的内心非常苦恼。
    但愿如同松树上的萝蔓,紧紧缠绕在树根之上。

  3. 诗歌赏析

  • 情感真挚:这首诗通过对一位低贱女性生活的真实描绘,展现了其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诗中的“妾”象征着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无法自主决定命运的人们。
  • 意象生动:“流水”、“浮云”等自然意象,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这些象征性的元素,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通过“颜色无人知”与“未几生别离”,突出了女性的孤独和不幸。同时,“愿如松上萝”这一愿望,寄托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独立自主生活的向往。
  • 社会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批评。通过这样的作品,诗人表达了对改善女性社会地位的渴望和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妾安所居二首 其二”不仅以其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困境及诗人的社会责任感。这首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人们细细品读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