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樵歌效竹枝体 其二

利斧樵山得大枝,良媒结好有佳期。
十八女儿空谷里,玉面花颜谁得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采樵歌效竹枝体 其二”是明代文学家顾璘创作的一首竹枝体诗歌,该诗通过描绘山野间的劳作场景与女子的美貌,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及人情世故的独到见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

  1. 作品原文
  • 利斧樵山得大枝:描述了使用利斧砍伐山林以获取木材的情景。
  • 良媒结好有佳期:比喻通过共同的努力可以获得美好的姻缘和未来。
  • 十八女儿空谷里:暗喻美丽的女子如同山谷中珍稀的花朵,等待着被世人发现。
  • 玉面花颜谁得知:意味着世间能欣赏到这种美丽容颜的人少之又少。
  1. 作者简介
  • 顾璘:明代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曾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以其才学著称,与陈沂、王韦并称“金陵三俊”。
  1. 文学风格
  • 竹枝体:一种源自古代巴渝地区民间的诗歌体裁,特点是用韵律感强且节奏鲜明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景象。
  • 描写细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巧妙地将人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通过具体的劳动场景来衬托人物的情感。
  • 意境深远:通过对美景与美人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人间真情的向往。
  1. 历史影响
  • 文学成就:顾璘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意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
  • 文化传承: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学形式,竹枝体在后世仍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范本。

除了上述分析之外,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 在阅读时,应注意诗歌的语言韵味及其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
  • 了解顾璘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诗歌的内涵同样重要。
  • 尝试将这首诗与其它竹枝体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把握其艺术风格和特点。

顾璘的《采樵歌效竹枝体 其二》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也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生活面貌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