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柳山泉

清湘有寒泉,乃在柳山头。
灵窍本神凿,化原乘气浮。
昨日泉水涸,今晨泉水流。
借问通塞故,云属无人谋。
所以大易旨,蒙者贵敏求。
愿言鉴兹泉,夙夜勤厥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浚柳山泉》是明代诗人顾璘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和哲理追求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人物生平:顾璘(1476—1545),字华玉,号东桥居士,江苏苏州人,明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曾任广平知县、南京吏部主事等职,晚年归隐于上元,筑有浮湘集等文集。
  • 诗作内容:《浚柳山泉》作为顾璘的作品之一,记录了诗人在清湘地区所见之景及其感慨。全诗共四句,描绘了泉水的自然变化和诗人的感慨,表达了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于生活态度的思考。
  1. 作品鉴赏
  • 艺术特点:顾璘在《浚柳山泉》中运用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艺术美感。通过对泉水流变的描写,诗人巧妙地传达了时间流转与生命更迭的主题。
  • 哲理思考:诗中的“借问通塞故,云属无人谋”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化的深刻理解,以及面对自然现象时所表现出的超然态度。
  1. 文化价值
  • 历史影响:顾璘作为“金陵三俊”之一,其诗文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而《浚柳山泉》则是其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当时文学与政治相结合的特色。
  • 教育意义:通过研究顾璘的诗歌,不仅可以了解到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风貌,还能从中汲取到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态度与智慧。
  1. 现代价值
  • 自然保护意识: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浚柳山泉》提醒人们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自然的脆弱和珍贵。
  • 哲学思考引导: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对现代人进行哲学思考和心灵成长的有益读物。它教导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宁静的力量,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起伏。

《浚柳山泉》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和诗人内心世界的诗歌,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从中汲取到生活的灵感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