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杂兴六首 其一

屋东小堤长半里,疏柳成行荫秋水。
无风时复一叶飞,有风终夜鸣不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村居杂兴六首·其一》是明朝诗人顾清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顾清,字远平,号东园,明代著名文学家、画家。他出生于官宦之家,但仕途不顺,晚年致力于诗文创作和绘画艺术。
  • 文学成就:顾清以诗画著称,其作品多反映田园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尤擅长写景抒情之作。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1. 诗歌原文
  • 《村居杂兴六首·其一》的原文如下:
    白日上,槿篱斜。村童设钓候溪沙。白水青田龙骨动。催耕种。隔树炎禽时一弄。
  • 诗意解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白日初升,槿篱斜倚,村童在溪边钓鱼,水边的白水和青色的稻田中,鱼儿游动。随着太阳升高,孩子们开始忙碌于农事活动,而树上的鸟儿偶尔鸣叫。
  1. 诗词赏析
  • 自然之美:顾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乡村的自然景观描绘得生动而美丽。白日、槿篱、村童、溪沙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 生活情趣:诗中的农事活动,如“催耕种”和“隔树炎禽时一弄”,不仅展示了乡村生活的平凡,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
  • 艺术手法:顾清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比如白日与槿篱的斜倚,以及白水青田与炎禽之间的和谐。这些对比不仅增添了视觉上的美感,也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
  1. 写作背景
  • 创作时期:《村居杂兴六首·其一》创作于明中期,具体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顾清归隐后的生活阶段。
  • 文化环境:当时的文人墨客普遍关注田园生活和自然美,顾清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的。
  • 个人情感:顾清作为一位经历挫折的文人,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1. 诗词地位
  • 文学价值:顾清的《村居杂兴六首·其一》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被视为明代田园诗的代表之一,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艺术特色:该诗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的意境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上,展现了顾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
  1. 后世影响
  • 评价反响:顾清的这首诗在后世广受欢迎,被多次引用和赞赏,成为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 研究价值:对于研究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审美趣味以及文学创作风格具有重要价值。

《村居杂兴六首·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乡村风光的诗篇,更是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田园生活的深情向往。顾清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深邃的情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