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朱张二先生祠院

山深路且长,吾兹扣贤扃。
二贤不可作,三匝绕前庭。
此地方而广,人杰地滋灵。
方从直内出,广乃阖中生。
惟神无方体,荡荡应难名。
二贤夙昔讲,渺渺云何徵。
神交已夙昔,千里还合并。
岂在言语间,意气相薰蒸。
时来二三子,深造同此行。
心期旷百代,真感讵骸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朱张二先生祠院》是诗人庞嵩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
  • 作者背景:庞嵩,字子正,号石斋,明代杰出派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与情感,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时代印记。
  • 作品风格:庞嵩的诗以清新淡雅、意境深远著称。其作品中常蕴含着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以及对人生哲思的探索。
  1. 诗歌原文
    山深路且长,吾兹扣贤扃。
    二贤不可作,三匝绕前庭。
    此地方而广,人杰地滋灵。

  2.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诗中通过对朱张二先生祠院的描述,表达了对两位贤者高尚品格的景仰之情。通过反复咏叹“二贤不可作”的词句,强调了两位贤者的崇高地位以及他们的德行对于社会的影响。
  • 艺术特色:诗歌采用了平实却不失文采的语言,通过对山水环境的描绘,烘托出人物形象的高雅气质。这种写作手法不仅使得诗歌内容层次分明,同时也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1. 历史背景
  • 时间背景:据现存资料显示,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时期。
  • 地理环境:该作品描绘了一处风景秀丽且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地方,即朱张二先生祠院所在的环境。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明代诗人庞嵩的代表作之一,《谒朱张二先生祠院》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体现了明代诗歌的风貌与特点。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和文化评论家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在艺术表现力及思想深度上都有独到之处,为研究明代诗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谒朱张二先生祠院》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明代诗人庞嵩对于道德情操的追求与崇尚。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