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笋凌千仞,虹轮跨九霄。
拂衣红日近,回首白云遥。
树色通阛阆,山光入画描。
暂同登眺乐,心已在明朝。
登南雄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南雄塔》是明代诗人庞嵩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时所见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哲思,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从内容上来看,这首诗以“登南雄塔”为题,通过对塔的描写,隐喻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境界。《登南雄塔》中的意象丰富,如“玉笋凌千仞”,“虹轮跨九霄”,这些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塔的雄伟与崇高,也象征着诗人自身的志向和抱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景物描写,如“树色通阛阆,山光入画描”,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塔周围的美丽景致,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在艺术手法上,《登南雄塔》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结构严谨、音韵和谐。诗的每一句均由五个字组成,遵循固定的平仄规则,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规整而有力的美感。诗的押韵采用萧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了古典诗歌的音乐美。
从文学价值上看,《登南雄塔》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与思考的抒发,也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庞嵩在诗中提出的“独者,性命潜伏之根”,以及“朱子之所以格物,即阳明之所以致知”的观点,不仅显示了他对理学的深厚理解,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学术思想的活跃氛围。同时,诗中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描绘,展示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与爱护,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
《登南雄塔》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本身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更因其所承载的历史、哲学和社会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与思想,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