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观群儿戏斗

门外吹葭管,如闻塞上声。
披襟夸劲敌,连袂树疑兵。
草莽多私斗,儿童亦世情。
纷纷人语罢,徙倚月重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中观群儿戏斗》是明代诗人庞尚鹏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孩子们在户外玩耍时的情景,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和世俗人情。

在诗歌的第一句“门外吹葭管,如闻塞上声”中,诗人利用“葭管”这一象征性的物品作为引子,营造出一种边疆边塞的壮阔景象。这种使用具体物品来隐喻广阔场景的手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象美,还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接着,“披襟夸劲敌,连袂树疑兵”这两句,诗人进一步刻画了孩子们玩耍时的生动场面,他们不仅相互竞争,还互相设下各种“疑兵”,展现出了儿童世界中的智慧和趣味。

从“草莽多私斗,儿童亦世情”可以看出,虽然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了嬉戏和欢乐,但其中也不乏尔虞我诈和争斗。这反映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经历的各种复杂情感和行为,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最后,“纷纷人语罢,徙倚月重明”这一句,以月亮的再次升起作为结尾,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宁静。同时,它也暗示了尽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已经结束,但他们留下的痕迹——即这首作品本身,将永远照亮后来者的文学之路。

《月中观群儿戏斗》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生活面貌和文化特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纯真世界的怀念和珍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