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谒海幢阿大师影堂

竹帘仍卷海涛春,竟夕低徊独怆神。
风殿泠泠金磬静,月楼漠漠翠烟新。
壁悬旧拂闲栖鸽,架积遗书暗锁尘。
此地从来称法窟,到来谁不慕天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春谒海幢阿大师影堂》是明代文人张岱的一篇散文,写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三月。文章通过描绘海幢阿师的肖像和生平事迹,表达了作者对海幢阿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文章开篇,作者以“余尝慕道”起笔,表达了自己对道家思想的向往。接着,作者描述了海幢阿师的外貌特征,如其容貌端庄、举止庄重等,以此展现了阿师的崇高形象。随后,作者又通过对阿师生前事迹的描述,表达了对阿师的敬仰之情。

在文章中,作者还提到了自己与阿师之间的交往经历,以及阿师对自己的教诲和影响。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阿师的高尚品德,也体现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文章以“今兹暮春,余欲一拜影堂,而山中无路,不得一见,遂赋此记之”作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对无法亲自拜访阿师的遗憾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

《暮春谒海幢阿大师影堂》是一篇充满感情色彩的散文,通过描绘阿师的外貌和生平事迹,表达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