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所寄何彦明

门倚秋沙白,窗含野树黄。
稍能亲雁鹜,已觉远豺狼。
旧发从渠短,新诗颇自长。
何郎最知我,酒熟定能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寓所寄何彦明》是明代诗人袁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深情怀念,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情感状态与思想情怀。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生平与成就:袁凯是元末明初松江府华亭人,字景文,号海叟。他性格诙谐,博学多才,曾历任御史等职。在明朝初期,由于直言进谏,被帝忌而告退归田,晚年得以寿终。他的诗歌作品以《白燕》最为著名,有《海叟集》传世。
  1. 诗歌原文
  • 门倚秋沙白,窗含野树黄。
  • 稍能亲雁鹜,已觉远豺狼。
  • 旧发从渠短,新诗颇自长。
  • 何郎最知我,酒熟定能将。
  1. 诗歌鉴赏
  • 语言风格:袁凯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平实无华的诗句传达出深厚的感情。例如“门倚秋沙白”,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秋天的景色,给人以静谧之感;“窗含野树黄”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和季节的更迭。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对友人何彦明的怀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也有对未来重逢的期望。
  • 主题深度:诗中的意象丰富,如“亲雁鹜”“远豺狼”等,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画面,还隐喻了人生的起伏和变迁。同时,“旧发从渠短,新诗颇自长”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文学创作态度的认识。
  1. 文化背景
  • 时代特征: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初期,这是一个文人墨客活跃的时代。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文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 文学传统:袁凯的这首诗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自然意象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现方式之一。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袁凯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创造出深邃的意境。例如“门倚秋沙白”一句,既描绘了门旁秋日的景色,又暗喻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
  • 修辞运用: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稍能亲雁鹜”中的“亲”字,赋予了动物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亲切感。
  • 结构布局:全诗结构紧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情感层层递进,最终以对何彦明的美好祝愿作为收尾,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圆满的体现。

《寓所寄何彦明》不仅是袁凯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明朝初期文人精神世界的缩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