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老形容今已衰,江头相见涕涟洏。
自说琴书零落尽,独余吹笛似桓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郑老形容今已衰,江头相见涕涟洏。
自说琴书零落尽,独余吹笛似桓伊。
《江上逢郑老》是元末明初诗人袁凯创作的一首诗。袁凯,字景文,号海叟,松江华亭人(今上海市松江县),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他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他著有《海叟集》4卷,以《白燕》一诗负盛名。
袁凯的生平与他的诗歌创作息息相关。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袁凯在担任御史期间曾积极提出建议以保全功臣,但最终因为言事持两端而遭忌被贬。他的这一经历在他的诗歌中有所体现:自说琴书零落尽,独馀吹笛似桓伊。这句话反映了他对过往辉煌岁月的怀念及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在《江上逢郑老》这首诗中,袁凯通过对与老朋友重逢的场景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郑老形容今已衰,江头相见涕涟洏”表达了他对友人年岁已高的同情与不舍。“自说琴书零落尽,独馀吹笛似桓伊”,则是对友人虽有年岁增长之忧,但仍保持着文人气质和才华的赞赏。
《江上逢郑老》不仅是一首表现深厚友情的诗歌,也是袁凯个人生活经历的写照。从他的生平可以看出,他不仅具备出色的文学才华,更有着深厚的人情味和对朋友真挚的感情。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深邃的思想表达,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