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寄殷春庄 其二

君家父子俱抱奇,能以片药起人于沈危。
一家八口死复活,忆在庚寅夏五时。
金帛相酬不一顾,但乞庭中留尺素。
从兹一别二十年,怨鹤哀猿忍相诉。
柴门寂寂春昼长,有客持书来远方。
杨子江头四坝柳,还似当年望故乡。
故乡家在半零落,空留皮骨亲耕作。
食粟年多无馁容,深愧故人情不薄。
秋风袅袅飞蓬短,昔何壮盛今衰晚。
左辅动摇连右车,对案安能强餐饭。
痴儿九岁始学书,每食问我心何如。
顾之一笑不能答,时过方悲生计疏。
人生百岁无常好,万事捐除苦不早。
感念活我逆旅间,寸心一一为君道。
此日行休还即休,得亦不喜失不忧。
千里迢迢迟会面,报君无力发长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放歌寄殷春庄其二》是明代文学家罗洪先的作品。该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殷春庄之间深刻的友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盼。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罗洪先(1507年—1560年),明代文学家、哲学家,号念庵,江西宜黄人。他不仅是一位多产的诗人,还涉猎经学、史学等,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 诗意解读与欣赏
  • 内容赏析:诗中的“柴门寂寂春昼长,有客持书来远方”反映了主人与客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不舍的心情。同时,“一家八口死复活,忆在庚寅夏五时”则透露出一种命运的无常与人生的感慨。
  • 文化价值:这首诗融合了历史与现实、个人情感与哲学思索,展示了罗洪先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1. 艺术特色
  • 语言运用:罗洪先用其精炼而有力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浓缩于简短的诗句之中,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表达技巧。
  • 意象创造: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如“杨子江头四坝柳”,诗人不仅营造了一个具体的画面,而且通过这种自然景象传达了人物的情感状态和内心的转变。

《放歌寄殷春庄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诗歌,它不仅仅是对友情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百态的深刻反思。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值得深入阅读和细细品味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