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晦日何君洞

云裳已远石床横,洞里菖蒲岁岁生。
欲烛金书讨丹诀,月华未吐坐三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月晦日何君洞》是明代罗洪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方志学者,也是一位进士出身的状元。他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历史学、地理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其著作广泛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歌原文
    云裳已远石床横,
    洞里菖蒲岁岁生。
    欲烛金书讨丹诀,
    月华未吐坐三更。
  3.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何君洞”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自然景观图。在“云裳已远石床横”中,诗人以简洁的语句勾勒出了洞口周围的景象,仿佛是在描述一幅山水画卷。而在“洞里菖蒲岁岁生”中,则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恒久不变,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之情。
  • 情感真挚:诗中的“欲烛金书讨丹诀”,透露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学问的重视。而“月华未吐坐三更”,则展现了诗人在深夜中苦读的身影,这种孤独而坚定的精神面貌令人动容。
  • 语言简练:罗洪先的诗歌语言简练而有力,每一个字词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整首诗既充满诗意又不失严谨。他的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使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基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创作的。罗洪先的这部作品也不例外,它反映了明代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同时,它也蕴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元素,如“金书”、“丹诀”等,这些都是与道教密切相关的概念。这些元素的存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为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 艺术特色:罗洪先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他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能够准确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与思想。其次,他在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想象力和神秘感。最后,他的诗歌结构紧凑而严谨,每个句子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主题和内容,使得整首诗既和谐又富有节奏感。

《九月晦日何君洞》不仅是罗洪先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明代诗歌文化的瑰宝。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