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中平道 其二

石磴巉巉苔藓残,倚锄几度凿荒寒。
后人莫指前人笑,失脚方知着脚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中平道 其二》是明代罗洪先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为主题。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和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反映了明代文人在学术和仕途上的种种挑战与奋斗,其诗歌多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2. 诗歌原文:《洞中平道 其二》的全文如下:石磴巉巉苔藓残,倚锄几度凿荒寒。后人莫指前人笑,失脚方知着脚难。
  3. 主题内容: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经验的深刻洞察。通过描绘山石的崎岖和苔藓的生长,诗人传达了自然界的原始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警示人们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要谨慎行事,因为每一步都可能充满挑战。
  4. 艺术手法:罗洪先运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来表达深沉的主题。他的诗句通过对景抒情,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真实又略带神秘色彩的自然世界。这种艺术手法使得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5. 历史背景:罗洪先生活在明朝中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复杂的时代。他的诗歌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于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和新的社会思想的尝试。
  6. 现实意义:今天,当我们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各种生活压力时,罗洪先的诗作依然具有启示意义。他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目标和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洞中平道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罗洪先的文学才华及其作品中所体现的人生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