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九江陈兵宪 其七

九江山色壮名州,千里军容镇上游。
自惜宝刀堪报主,岂缘金印觅封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九江陈兵宪 其七》是明代文人罗洪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1. 诗歌原文
    九江山色壮名州,千里军容镇上游。
    自惜宝刀堪报主,岂缘金印觅封侯。

  2. 诗歌赏析

  • 主题内容:此诗以自然景观开篇,描绘了九江壮丽的山色和辽阔的军事景象,为后续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铺垫了背景。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使用宝刀报效国家的决心,以及不图名利、不求封侯的态度。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战争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比和反差来强化主题,如将战场的壮丽与国家的安宁进行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1. 创作背景
  • 历史环境:这首诗创作于明朝中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可能目睹或听闻了这一时期的战事,因此产生了深刻的感触。
  • 个人经历:罗洪先本人或许也有过战场的经历,或者在军中服役,这些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的伤害。
  1. 思想价值
  • 爱国主义精神:诗人通过自己的诗句表达了对国土和人民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者的抵抗精神。这种精神激励后人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 哲理思考:诗中的“自惜宝刀堪报主,岂缘金印觅封侯”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即个人应追求的是对社会的贡献和对国家的忠诚,而不是个人的名利得失。

罗洪先的《赠九江陈兵宪 其七》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和一份文化的传承。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传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