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孙锦衣 其二

将军下殿直,自鞚紫骝缰。
驰道鸣鞭避,章台索酒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孙锦衣 其二》是明代文学家罗洪先创作的一组五言绝句。这组诗共四首,分别表现了将军的威严与仪态以及他的日常生活情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基本信息: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4年)。他在明朝中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尤以诗歌和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 文学成就:罗洪先在文学上的成就非常突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文采斐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创作时期:据资料显示,罗洪先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明朝中叶,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面貌及其个人的思想情感。
  1. 诗句解析
  • “将军下殿直,自鞚紫骝缰”:此句描绘的是将军下朝后的威仪,形象地表达了将军的尊贵与威严。紫骝缰指的是将军所乘之马,暗示着地位的高贵和权力的至高无上。
  • “驰道鸣鞭避,章台索酒尝”:这句诗展现了将军日常生活中的另一面,即享受生活的场景。驰道是指京城中的官方道路,而章台则指官署或宅院,这里借指官员的住所,表明将军虽为高位,但同样追求生活的闲适与享乐。
  1. 文学价值
  • 艺术特色:罗洪先的诗歌注重意境营造,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物作为载体,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 历史意义:这些诗不仅展示了作者个人的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通过这些诗作,可以窥见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个人心态的变迁。
  • 文化传承:罗洪先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作品被广泛传颂,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寄孙锦衣 其二》不仅是罗洪先诗歌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明代诗歌的风采,还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