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族叔凤山七十

罗含有后重家声,住向深山岁几更。
身谢儒冠缘肖子,庭分宾席少难兄。
结庐不计频移径,种树还因识养生。
怪是菊花开独晚,故留尊酒纵闲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族叔凤山七十》是明代罗洪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和文化意义。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分析和介绍:

  1. 作者简介
  • 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他是明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迁左春坊赞善。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方志学者和著名历史人物,与明海丰县令张济时为同乡挚友,共同创作了《嘉靖《海丰县志》序》。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念庵集》和《广舆图》等。
  • 作为明朝的状元,罗洪先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有着非凡的成就。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著称,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1. 诗歌原文
  • “罗含有后重家声,住向深山岁几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居住的环境及其与家族声誉的关系。诗人自述因家声显赫而选择住在深山之中,岁月变迁中仍保持着家族的尊严和声望。
  • “身谢儒冠缘肖子,庭分宾席少难兄。”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和家庭关系的理解。诗人希望儿子能够效仿自己,成为有才能的人,同时对家中的其他年轻人寄予了厚望,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才。
  • “结庐不计频移径,种树还因识养生。”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追求。他在建造住所时不拘泥于固定模式,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灵活安排;同时他也注重养生,通过种植树木来了解养生之道。
  • “怪是菊花开独晚,故留尊酒纵闲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他发现菊花开得比其他花晚,因此特意留出尊酒来享受这份独特的宁静和闲适。
  1. 诗歌赏析
  • 《寿族叔凤山七十》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七言律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智慧,又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1. 写作背景
  • 关于《寿族叔凤山七十》的创作背景,目前尚无确切的资料可供参考。然而,从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它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寿族叔凤山七十》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次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探讨之旅。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智慧和生活哲学,以及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