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夫君托,能成令子才。
断机知学进,减食为宾来。
庭桂秋芳满,江鱼晓燕开。
愿言萱背永,常献菊花杯。
龙母黄孺人六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母黄孺人六十’是明代罗洪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罗洪先用简练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描绘了一位母亲对子女的教育与期望,以及她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
从文学价值上看,这首诗体现了明代诗歌的典型风格,即追求自然美和情感表达的真挚性。罗洪先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展现了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他的这首作品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才华,而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明代,儒家思想仍然占据着社会的主导地位,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了文人墨客关注的焦点。罗洪先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种价值观的支持和推崇,使得他的诗作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从结构形式上看,这首诗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这是一种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韵律结构。五言律诗要求每句五个字,共八句,押平水韵,这为诗歌的音韵美提供了基础。罗洪先的这种创作手法体现了他对传统诗歌形式的尊重和传承,也显示了他在诗歌艺术上的精湛技巧。通过对音节和节奏的精心安排,他成功地营造出了和谐悦耳的音乐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主题内容上看,这首诗主要探讨了母亲的教育理念、家庭责任以及对社会的贡献。诗中的“不负夫君托”表达了对丈夫的忠诚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而“能成令子才”则展现了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和骄傲。此外,诗中的“庭桂秋芳满”、“江鱼晓燕开”等描绘也增添了诗意和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自然美景和家庭生活的温馨氛围。
‘龙母黄孺人六十’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反映明代文人精神和生活态度的作品。它通过具体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责任、家庭价值和个人修养的理解。这不仅是对罗洪先个人才华的一次展现,也是对整个时代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