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栗里

陶令罢官后,西畴黍正滋。
至今栗里上,犹见柳条垂。
山气佳如旧,居邻问不知。
谁能邂逅饮,一醉写心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栗里》是明代罗洪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西畴黍田的生机盎然与栗里柳条的垂落,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自然风光画卷。《游栗里》不仅是罗洪先文学创作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以下是对《游栗里》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游栗里》的作者是罗洪先。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方志学者,还以诗名遐迩,有“小李白”之称。他的生平事迹显示,他在生前就已享有崇高的地位,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2. 文学价值:《游栗里》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独特领悟,还通过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作品。

  3. 历史地位:《游栗里》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在明代诗歌创作中展现出的独特风格和深邃内涵,使得这首作品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借鉴的经典。罗洪先的诗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他成为一代诗坛领袖,其存诗数量在中国文学史上亦名列前茅。

  4. 文化意义:从文化意义上看,《游栗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和文化传承。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种情感和追求跨越了时代的限制,至今仍具有启发和教育后人的意义。

《游栗里》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罗洪先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影响了无数后世文人,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热爱文学的朋友而言,《游栗里》不仅是一个欣赏的对象,更是一个学习古代诗人如何通过细腻笔触捕捉自然之美、表达心灵感悟的绝佳例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