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信元城后,今人亦可寻。
一生无妄语,千载几知音。
试问狱中事,何如岭表心。
道南闻已久,君是指南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谁信元城后,今人亦可寻。
一生无妄语,千载几知音。
试问狱中事,何如岭表心。
道南闻已久,君是指南针。
《访刘晴川公云津次白沙韵》是明代罗洪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作者介绍: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是明朝著名的学者和官员。他不仅是状元出身,还担任过翰林院修撰、左春坊赞善等重要职务,并在地方上也有显著政绩。他的文学成就在《罗洪先集》中有详尽的记录和评价,显示了他在文学和史学方面的深厚造诣。
诗歌原文:
谁信元城后,今人亦可寻。
一生无妄语,千载几知音。
试问狱中事,何如岭表心。
道南闻已久,君是指南针。
诗歌鉴赏:
历史背景:在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给文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罗洪先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访刘晴川公云津次白沙韵》,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前辈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现实政治的看法和态度。
文化影响:罗洪先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其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继承和发扬。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引用和解读,他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灵感。
《访刘晴川公云津次白沙韵》作为明代罗洪先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研究明代文化和政治的重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