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崆峒山庄

嗜寂能安土,移栖欲近田。
还因数椽旧,得此一区偏。
墙短从山入,庭虚待月悬。
宁知师俭意,于分且宜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移崆峒山庄》:古韵今寻的宁静之美

置身于喧嚣繁忙的现代生活,人们总在寻找一处能让自己心灵得以安放的地方。明代罗洪先的《移崆峒山庄》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人们心中理想的归宿。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罗洪先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还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诗中描述了一个诗人选择远离尘嚣,靠近自然的场景。”嗜寂能安土,移栖欲近田”这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环境的追求。罗洪先通过这首诗,向读者传达了一种生活哲学: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寻找一个可以让心灵得到休憩的地方,是极其重要的。

进一步来看,诗中的“还因数椽旧”以及“得此一区偏”两句,揭示了诗人与这片土地的情感联系。这种与过去紧密相连的感觉,使得诗人找到了归属感,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厚重。罗洪先用他的诗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既真实又富有诗意的世界。

诗的最后一句“宁知师俭意,于分且宜然”,则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这里,罗洪先借用了古代文人的典故——师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顺应自然,顺应自己的心意,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一种对个人自由和自我实现的追求,也是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所急需的心灵慰藉。

《移崆峒山庄》不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在今天的社会中,人们或许难以找到一片真正的净土,但通过阅读这样的诗篇,可以激发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可以让我们在繁忙之余找到一丝心灵的安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