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澄潭岸影斜,梦中曾系远行槎。
分明只欠深秋景,黄土墙头匾豆花。
安成道中有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安成道中有感》是明代诗人罗钦顺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诗中描绘了碧水澄潭与岸边斜影的自然景色以及梦中远行的情景。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他心中那份对远方和旅途的向往之情。
从字面意义来看,诗的首两句“碧水澄潭岸影斜,梦中曾系远行槎”通过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景象:清澈见底、波平如镜的碧水环绕着岸边,斜阳下的倒影显得格外悠长。这种描写手法不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之中,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期待或梦想。
在第三句“分明只欠深秋景,黄土墙头匾豆花”中,诗人通过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效果。这里的“只欠深秋景”意味着虽然眼前的景色美好,但似乎缺少了一些更深层的意境或情感深度,使得整首诗更加含蓄而富有哲理。同时,“黄土墙头匾豆花”这一细节描绘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质朴而真实的乡土气息。
诗的最后一句“分明只欠深秋景,黄土墙头匾豆花”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缺憾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为复杂和深沉。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也表达了对人生和理想追求的思考。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美往往不是完美的,而是需要我们去细心体会和感悟的。
通过对《安成道中有感》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到罗钦顺作为明代文人的才情与思想。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思考,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