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自适

过雨啼莺着意闻,晚香栏槛小桃春。
时光怪杀空归去,似倩垂杨绾住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故园自适》是明代正一派天师张宇初的作品。下面是对张宇初及他的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张宇初,明代正一派天师,为历代天师中最博学者之一,字子旋,别号耆山,是其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的长子。他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嗣教,成为第四十三代天师,并在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被敕受“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总领天下道教事。他还曾入朝,并诰封其母包氏为清虚冲素妙善玄君,命建斋设醮于南京紫金山和神乐观。在庚午年(1390),他还被特召入朝,降敕重建大上清宫。
  • 文学成就:张宇初不仅是一位道士,更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深厚的道教文化功底,还体现了他对自然、情感和哲理的深刻理解。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作品概述
  • 原文与译文:《故园自适》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原文如下:“过雨啼莺著意闻,晚香栏槛小桃春。时光怪杀空归去,似倩垂杨绾住人。”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注释与评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注释和评析。例如,“过雨啼莺”指的是鸟儿们在雨后欢快地鸣叫;“栏槛小桃春”则描绘了春天里桃花盛开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此外,诗中还蕴含了时光荏苒、岁月无情的主题,使得整首诗更加引人深思。
  1. 写作背景
  • 历史背景:《故园自适》创作于明朝时期,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明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各种文学形式如诗、词、曲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 个人经历:张宇初本人也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道士,还是一位有道门硕儒之称的学者。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故事,这些经历无疑也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因此,《故园自适》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张宇初个人经历和感悟的体现。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故园自适》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首先,诗歌语言优美,用词精准,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其次,诗歌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结构紧凑,节奏感强烈,读来朗朗上口。最后,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气息和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景致之中。
  • 主题探讨:除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之外,《故园自适》还蕴含着丰富的主题。例如,诗中的“时光怪杀空归去”一句,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而“似倩垂杨绾住人”则寓意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些主题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故乡和亲情的重视。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园自适》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故园自适》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主题思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喜爱文学的朋友来说,阅读这部作品无疑是一次心灵的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