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溅龙鳞海眼空,风涛总与夜声雄。
更怜独立真谁友,肯遇秦皇草次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潮溅龙鳞海眼空,风涛总与夜声雄。
更怜独立真谁友,肯遇秦皇草次封。
《潮中独立松》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意味的诗作,由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廷亮所写,以松树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矗立不摇的形象,隐喻了人在逆境中的坚定与不屈的精神。
廷亮(1476—1538),字廷亮,号东山樵子,明中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歌多抒发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书法则以刚健著称,其作品在当时受到推崇,对后世亦有深远影响。
《潮中独立松为雷廷亮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狂风巨浪之中,一松树巍然挺立,象征着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它都坚定不移地生长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松树顽强生命力的钦佩,也表达了自己面对困难时的坚韧精神。
诗中的“潮中独立松”形象生动,通过比喻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而“雷廷亮题”则表明这首诗是在廷亮的指导下完成的,反映了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