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亭沙涨十里

重到钱唐异昔时,潮头东击远洲移。
人间莫住三千岁,沧海桑田几许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浙江亭沙涨十里》是元末明初诗人张以宁创作的七言绝句。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
    重到钱唐异昔时,潮头东击远洲移。
    人间莫住三千岁,沧海桑田几许悲。
  2. 作者简介
    张以宁(1302—1370),字志道,号翠屏山人,福建古田人。元泰定四年(1327)进士,至正间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洪武初,任侍讲学士。其诗清健,著有《翠屏集》等。
  3. 主题思想
    《浙江亭沙涨十里》描绘了杭州西湖的景色变化,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景象,反映出自然变迁带来的沧桑之悲。诗中“潮头东击远洲移”和“沧海桑田几许悲”两句尤为突出,生动地展示了大自然的威力与时间的无情。
  4. 艺术特色
    作为一首七言绝句,《浙江亭沙涨十里》以其简洁的形式、精炼的词藻展现了丰富的内容,体现了元末明初诗歌的特色。张以宁在创作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如“东击远洲移”中的“东击”和“远洲移”,不仅描绘了潮水的动态,还暗含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景象交融的美妙。

张以宁的《浙江亭沙涨十里》不仅是一首表达时间变迁和自然景观变化的佳作,也是了解元末明初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