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日至泷滨夕车溪张氏

劝君莫向青山家,劝君莫向东风夸。
面前自有好田地,菊花开后开梅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二日至泷滨夕车溪张氏》是明朝诗人罗伦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是罗伦文学成就的体现,同时也承载了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以下是对《初二日至泷滨夕车溪张氏》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罗伦(1431-1478),字应魁,改字彝正,号一峰,江西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因疏劾大学士李贤被贬泉州市舶司提举,后因疾病辞职归乡,在金牛山讲学注经。著有《周易说旨》、《一峰集》等著作,其中尤以易学研究著称。他的诗作体现了深厚的儒家思想,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1. 诗歌原文及其翻译
  • 原文:劝君莫向青山家,劝君莫向东风夸。面前自有好田地,菊花开后开梅花。
  • 翻译:劝你不要向青山人家靠近,不要羡慕东风的繁华。前面自有一片肥沃的土地,菊花盛开之后才会迎来梅花。
  1. 诗作主题与意境
  • 劝诫之意:通过这首诗,罗伦表达了一种隐逸的生活理念,即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宁静与简朴生活。他通过直接的语言和明确的对比,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人生观。
  • 田园风光: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感受,更反映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菊花和梅花分别作为秋天的象征和冬天的使者,代表了一年之中不同季节的特色,也象征着不同的人生阶段和心境的转变。
  • 自然与人生的哲理:诗中的“面前自有好田地”可能暗指人生中不仅有外在的成功和荣华富贵,更有内在精神世界的富足和成长。这种观念反映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的向往。

罗伦的《初二日至泷滨夕车溪张氏》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成就,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意涵和文化价值也为后世所推崇。这首诗展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