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晚渔

西塞山前日欲暮,江树离离起烟雾。
元真仙驭不可攀,时听渔歌隔溪渡。
湾头酒贱鳜鱼肥,红尘不上绿蓑衣。
投竿倚棹看新月,犹见双双白鹭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塞晚渔》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张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也体现了他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以及它的历史背景、创作特色等:

  1. 作者简介:《西塞晚渔》的作者张羽,字来仪,又字附凤,是元末明初的浔阳(今属江西九江)人,后迁徙至吴县。他是“吴中四杰”之一,与刘基、宋濂、高启并称,其诗作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赏。张羽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限于诗歌,还有《静居集》四卷传世。然而,他在明初时因为政治原因被征为太常寺丞,后因事遭贬谪,最终在岭南投水自尽,结束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2. 作品原文:《西塞晚渔》全诗如下:

西塞山前日欲暮,  
江树离离起烟雾。  
元真仙驭不可攀,  
时听渔歌隔溪渡。  
湾头酒贱鳜鱼肥,  
红尘不上绿蓑衣。  
投竿倚棹看新月,  
犹见双双白鹭飞。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西塞山下傍晚的美景,通过夕阳、雾气、渔歌、鳜鱼和白鹭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画卷。

  1. 历史背景:西塞山位于现今的中国湖北省境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据传,这里曾是道教传说中的仙人元真修炼的地方,因此被称为“元真仙驭”。西塞山不仅风景秀丽,还与诸多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息息相关。在古代文人墨客中,西塞山成为了表达山水情怀和人生感慨的重要题材。

  2. 文学价值:《西塞晚渔》作为张羽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是其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元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诗中的自然景物描写细腻入微,情感表达真挚动人,充分展示了张羽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外,此诗还被列为明代的“吴兴八景”之一,显示了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张羽的《西塞晚渔》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诗歌,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经典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