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可断,铁心应易酸。
风吹浮云去,吾与南山安。
额额苍天在,潇潇白日寒。
横流当砥柱,回却黄河干。
府教岩次容彦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府教岩次容彦昭》是明代罗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罗伦(1431—1478)是明代江西永丰人,字应魁,改字彝正,学者称一峰先生。罗伦家境贫寒但好学,他于成化二年考取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因抗疏论李贤起复之事而遭到贬谪,后经改正官职,又迁至南京,但在居官两年后就因病辞归了。
在罗伦晚年的生活中,他隐居于金牛山,专心致力于经学研究,并开门教授,吸引了众多学生跟随他学习。他在嘉靖初年被追赠为左春坊谕德,谥文毅。罗伦不仅擅长诗歌写作,还有一部重要的文学成就——《一峰集》。
《府教岩次容彦昭》的创作背景与罗伦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该诗描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宋武冈公的敬仰之情。据资料显示,宋武冈公名开礼,字正甫,曾是一位宋朝进士,后来担任武冈军教授。在元兵南渡的历史背景下,他被征召至永丰县任知事,并参与了从文山起义勤王的行动。在空坑之败中,宋武冈公大骂不屈,最后被囚在吉州狱八日,最终不食而死。罗伦在诗中追忆了宋将军的忠烈事迹,并对其精神进行了赞颂。
罗伦的《府教岩次容彦昭》不仅是一首表达了对先贤敬仰之情的诗歌,也是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变迁的历史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罗伦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以及其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