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制遇雨纪事 其一

三殿初开夜漏迟,从臣犹肃汉宫仪。
喧呼马仆灯沉陌,零乱鹓班雨满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根据您提供的链接内容,《传制遇雨纪事》是明代诗人严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皇帝首次举行朝会时,百官在雨中肃穆的仪式场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严嵩是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他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严嵩在官场上曾一度显赫,后因政治斗争失败而被罢官。他的作品反映了其个人的政治生涯和思想变迁。

  2. 诗歌原文:三殿初开夜漏迟,从臣犹肃汉宫仪。喧呼马仆灯沉陌,零乱鹓班雨满墀。

  3. 诗歌解析

  • 首两句分析:“三殿初开夜漏迟”指的是三座重要的宫殿(可能指朝廷或皇宫)刚刚开启,夜深时分,时间已经很晚了,这里的“夜漏迟”表达了一种时间的流逝感和庄重的气氛。
  • 中间两句分析:“从臣犹肃汉宫仪”中的“从臣”指的是跟随皇帝的官员,他们依然保持着应有的严肃态度,遵守着古代宫廷的礼仪规则。“汉宫仪”则暗示了古代汉文化的庄严与规范。
  • 最后两句分析:描述的是宫廷内的情景,“喧呼马仆灯沉陌”,这里的“喧呼”形容宫廷内外忙碌的声音,而“灯沉陌”则描绘了夜晚雨中,灯火昏黄的景象。“零乱鹓班雨满墀”中的“鹓班”是指官员们整齐划一的队伍,而“雨满墀”则形容雨水打湿了台阶,增添了一种湿润和朦胧的氛围。
  1. 主题探讨:这首诗通过对宫廷朝会的描述,反映了严嵩对皇权的颂扬以及他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反思。诗中的“夜漏迟”、“汉宫仪”等词语,不仅展现了明代宫廷生活的严格和庄重,也隐含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秩序的维护和推崇。

  2. 历史背景: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特别是明成祖朱棣建立的永乐盛世,以及明末的衰落,都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严嵩所处的时代,正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这一历史背景的变化。

  3. 文化影响:严嵩作为明代的代表性文人,其作品在当时具有重要影响力,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通过研究他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发展状况。

《传制遇雨纪事·其一》不仅是严嵩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是明代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文化背景。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的读者而言,这样的作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阅读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