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之滨哀隐士也 其三

人之坠矣,泉之匮矣。
瞻言跂兮,众之喟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泉之滨哀隐士也》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篇寓言诗。这首诗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通过描绘一个哀伤的隐士在清泉边的悲凉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感慨。

全诗共四句,如下所示:

泉之滨,哀隐士也。
哀哉!其为心也,岂若夫草木之不生?
孰使至于斯,而为之哉?
泉之侧,有隐者焉。

第一句“泉之滨,哀隐士也”,描写了隐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其心情状态。第二句“哀哉!其为心也,岂若夫草木之不生?”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同情和理解,认为他的心境与草木一样,都遭受了无法生长的困境。第三句“孰使至于斯,而为之哉?”则提出了疑问,询问是谁使得这位隐者如此处境,暗示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第四句“泉之侧,有隐者焉。”直接点明了题目中的“泉之滨哀隐士也”,指出了诗人观察的对象是那个正在泉水旁边的隐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隐士的深深同情和对其生活状态的无奈感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