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兴集杜句 其一

二月已破三月来,百年多病独登台。
支离东北风尘际,怀抱何时得好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杂兴集杜句 其一》是宋代文人于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某个时刻,独自登台的情景。以下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于石,字介翁,号紫岩,是宋元间婺州兰溪人。他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在宋亡之后隐居不出,一意于诗。他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后人的广泛赞誉。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诗歌原文:行约青帘共一樽,牧童遥指杏花村。如今只有花含笑,悍吏催租夜打门。
  • 翻译:我们约定在青布帘下共享美酒,牧童遥指杏花盛开的村庄。如今只有花朵在微笑,而官吏却催促着租金,夜晚打上门来。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春日乡村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生活,表达了对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 诗中“行约青帘共一樽”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饮的场景,而“牧童遥指杏花村”则引入了自然景色,增添了诗意和画面感。
  • 诗的最后两句,“如今只有花含笑”,“悍吏催租夜打门”,则将现实的残酷与美好进行了强烈的对比,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
  1. 文学价值
  • 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
  • 通过对春天、自然和人生的描绘,此诗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这种表达方式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1. 后世影响
  • 《春日杂兴集杜句 其一》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学者和读者的喜爱和研究。其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使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春日杂兴集杜句 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刻社会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