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通判挽诗

枕鸡初梦镜虺蟠,回首西山落照残。
别驾漫传京兆美,浮生真过古稀难。
都门送客三千乘,楚水归航十八滩。
猎猎丹旌江雨湿,几人垂泪里中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舒通判挽诗》是明代边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沉痛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达了对友人的追忆与哀悼。下面将详细介绍《舒通判挽诗》:

  1. 作品信息
  • 作者介绍:边贡(明山东历城人,字廷实),弘治九年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兵科给事中,后任南京户部尚书。他的诗歌风格婉约,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前七子”。
  • 成诗时间:此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它可能是在友人去世后不久所作。
  1. 诗歌原文
  • 诗句内容:“枕鸡初梦镜虺蟠,回首西山落照残。别驾漫传京兆美,浮生真过古稀难。”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逝去的深切缅怀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艺术特色: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深刻表达内心情感,体现了边贡诗歌的婉约风格。诗中的意象鲜明,如“镜虺蟠”和“西山落照”等,既富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意味。
  1. 历史背景
  • 边贡的政治生涯:边贡在政治上有过一定的成就,他曾担任过南京户部尚书等多个官职。然而,他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长期在官场上的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
  • 友人的生平事迹:据记载,这位通判在生前有着不错的政绩,其政治形象在地方也有一定的声望。因此,当这位友人去世时,许多人为之惋惜。这也为边贡创作《舒通判挽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 文学价值
  • 情感表达:《舒通判挽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深深的悲伤和不舍,展现了边贡作为文人的情感细腻与真挚。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五言律诗形式,结构严谨,音律和谐,充分展示了边贡高超的诗歌技巧。

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了解和研究边贡及其作品不仅能够增进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也能够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启迪。同时,对于想要学习古代诗歌创作的朋友们,边贡的作品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舒通判挽诗》不仅是边贡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也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以及文人面对生死离别时的复杂心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