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近鲁门家近齐,散心随处酒堪携。
端居颇觉闲于鸟,痛饮何妨醉似泥。
禅坐老僧窥牖觑,宦游行子入林迷。
迂夫欲别还三笑,错认西河是虎溪。
游华严寺二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华严寺二首·其一》是明代著名诗人边贡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边贡对华严寺的深情怀念,以及他个人生活态度和心境的描写。
诗的第一行“身近鲁门家近齐,散心随处酒堪携”描绘了作者身处靠近鲁门(今山东济南)的环境中,心情自在,可以随时携带美酒享受。这里的“鲁门”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作者自号“华泉子”的简称,而“齐”则可能表示地理位置或者是与齐文化的关联。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边贡个人的生活环境,也反映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第二行“端居颇觉閒于鸟,痛饮何妨醉似泥”进一步展示了边贡的生活态度。在这里,“端居”指安静地坐着,“閒于鸟”形容其悠闲自在如鸟儿一样无拘无束。而“痛饮”则表明他在饮酒时毫无顾忌,甚至达到了醉酒的程度。这种描写反映了边贡豁达的性格,同时也揭示了他在生活中追求自由、不拘小节的一面。
第三行“禅坐老僧窥牖觑,宦游行子入林迷”则通过对比来表达作者对于修行和仕途的不同态度。这里“禅坐老僧”象征着修行者在静谧的环境中修炼,而“宦游行子”则代表着奔波在官场上的官员。两者的对比,既显示了修行者的超然和内省,也反映了官员在外忙碌奔波的生活状态。
最后一行“迂夫欲别还三笑,错认西河是虎溪”以幽默的方式结束了整首诗。这句话中的“迂夫”可能指的是那些迂腐、固执的人,而“三笑”可能意味着他们在告别时多次笑出声,可能是因为误解或尴尬。这一句巧妙地用“西河是虎溪”作为反讽,既表达了对某人行为的批评,也体现了边贡的幽默感。
《游华严寺二首·其一》不仅是边贡对华严寺的怀旧之作,也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和艺术情感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边贡的艺术风格及其对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