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渡江

薰风蒲荻大江波,客棹经年感再过。
端午又逢新节序,秣陵犹是旧山河。
台空紫凤流音远,水抱青龙王气多。
惭愧秩宗迁转地,未娴三礼鬓双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午日渡江》是明代边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独特的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午日渡江》的作者是明朝诗人边贡。边贡,字廷实,号华泉,山东历城人,弘治九年进士出身。他的政治生涯颇为丰富,曾历任太常博士、兵科给事中等职,后因直言进谏而遭弹劾,最终被罢官归隐。边贡以诗名于世,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为“弘治四杰”,他的诗歌风格婉约细腻,善于运用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感慨。

  2. 诗歌原文:《午日渡江》。薰风蒲荻大江波,客棹经年感再过。端午又逢新节序,秣陵犹是旧山河。台空紫凤流音远,水抱青龙王气多。惭愧秩宗迁转地,未娴三礼鬓双皤。

  3. 诗歌赏析:《午日渡江》是边贡借端午节之际所作,诗中描绘了端午佳节的景象以及他对家乡的怀念之情。首句“薰风蒲荻大江波”形象地展现了端午时节江边蒲草摇曳、微风拂面的景象。次句“客棹经年感再过”则表达了诗人多年漂泊、再次经过故乡的心情。接着的诗句“端午又逢新节序,秣陵犹是旧山河”,既是对端午节的传统描述,也暗含了诗人对故土的依恋与不舍。末尾两句“台空紫凤流音远,水抱青龙王气多”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

  4.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的创作背景与边贡个人的经历息息相关。边贡曾在官场中直言进谏,因敢于发声而遭到弹劾,最终不得不离开京城返回故乡。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端午节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5. 文化意蕴:《午日渡江》不仅是一首描写节日风光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国家兴衰荣辱的关注。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边贡作为“前七子”之一的审美追求和文学成就。

  6. 艺术特色:从艺术手法上看,《午日渡江》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结构严谨,韵律和谐。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水抱青龙王气多”中的“王气”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而“紫凤流音远”则赋予了自然景物以人文情怀。此外,诗歌还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技巧,使得整首诗既具有音乐美,又富有哲理性。

《午日渡江》不仅是边贡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明代文学、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对于喜爱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作无疑是值得一读的经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