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秋轩东一株桂,香叶婆娑拥寒翠。
秋堂夜静风满帘,时觉幽芳来拂鼻。
清晨曳履访幽独,一径青苔双户闭。
离离嫩蕊罥虫丝,蔌蔌轻花落深砌。
麸金泫露浓更密,苞粟凝珠疏复细。
半粒能含万斛香,一枝解夺千姝丽。
当年此地竞攀折,月户云窗敞秋霁。
金樽滟泛绿色酒,翠袖凉簪宝妆髻。
西风几度人迹绝,独有幽花能点缀。
村荒地僻霜露繁,摧折红兰凋紫蕙。
瞥然一见众忧失,不意孤怀得佳丽。
更深月出拟再来,明日纷纷嗟满彗。
宜秋轩桂
介绍
《宜秋轩桂》是明朝诗人杨基所作的一首七言排律。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也展示了其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感悟。
从文学形式来看,《宜秋轩桂》是典型的七言排律,这种格式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杨基通过严谨的结构布局和丰富的意象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而又充满诗意的境界。诗中“宜秋轩东一株桂,香叶婆娑拥寒翠”开篇即勾勒出一幅秋日庭院中的桂花画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桂花的香气与外观特征。
从主题思想看,《宜秋轩桂》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描绘,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例如,诗中的“半粒能含万斛香,一枝解夺千姝丽”表达了桂花虽然微小,却能发出浓郁的香气,并以其独特之美吸引众人。这不仅是对桂花美丽特质的赞美,也暗喻了即使是最不起眼的事物,只要用心体会,同样可以发现其独特的价值和美。这种表达方式在古代文人作品中并不少见,它反映了一种超越物质表象的审美追求,以及对于内在品质的关注。
从艺术表现手法上来看,《宜秋轩桂》运用了多种修辞技巧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诗中的比喻、拟人化等手法,使得桂花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特别是“半粒能含万斛香,一枝解夺千姝丽”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强调了桂花香气之浓、美丽之出众。此外,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音乐性,如“麸金泫露浓更密,苞粟凝珠疏复细”等句子,读来朗朗上口,既展示了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从背景信息来看,《宜秋轩桂》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杨基曾为元末入张士诚幕府、明洪武初累官至山西按察使的经历。这段历史为他提供了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这些都可能在他的诗作中得到反映。同时,《宜秋轩桂》的创作地点——宜秋轩所在的秦淮河畔,不仅是当时的文化中心之一,也是繁华与衰败并存的象征。这样的背景设置使得诗作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有着深刻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宜秋轩桂》是一首集自然美、艺术美与哲理美于一体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可以欣赏到杨基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和审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