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再至寺

十日重来此,登临兴转幽。
老僧烹石耳,留客坐山头。
阴洞生云雾,阳坡散马牛。
翻嗟出城晚,不值菊花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六日再至寺》是明朝著名诗人边贡的作品。下面对这首诗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1. 作者背景
  • 边贡简介:边贡,明朝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他与当时其他几位文学家如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这显示了他在文学界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 诗的原文:《十六日再至寺》的原文如下:
    十日重来此,登临兴转幽。
    老僧烹石耳,留客坐山头。
    阴洞生云雾,阳坡散马牛。
    翻嗟出城晚,不值菊花秋。
  1. 作品赏析
  • 意境描绘:边贡以其精湛的诗歌技艺,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十日重来此”表达了诗人对此地的熟悉和怀念;“登临兴转幽”则展现了诗人在登高望远时心境的宁静与深远。
  • 情感表达:通过“阴洞生云雾,阳坡散马牛”等生动形象的描述,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 哲理思考:虽然全诗没有直接阐述哲理,但通过对山水、时间等自然景象的描绘,间接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时间流逝的哲思。

《十六日再至寺》作为明代著名诗人边贡的代表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艺术价值也值得后人细细品味。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赏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边贡的文学成就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