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对雪

春云作寒飞鸟绝,花雨纷纷暮成雪。
江山最好雪中看,况是东风二三月。
披蓑渔立柳边航,戴笠僧归竹外庄。
草暖尚迷双鹭白,树寒先露一莺黄。
我愁春雪看难久,重为江山更回首。
莫煮清贫学士茶,且沽绿色人间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江对雪》是明代诗人杨基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意境,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学思考。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基本资料:杨基,号眉庵,元末入张士诚幕府后,明洪武初累官至山西按察使。他的诗作中常流露出对时局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索。
  • 生平简介:杨基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于吴县(今苏州),其一生经历了元末战乱和明朝初期的政治动荡。这种经历让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 文学成就:杨基有《眉庵集》,这是一部记录了他生平思想和创作的作品集。在文学史上,他与高启、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这显示了他在明代文学中的卓越地位。
  1. 诗词原文及赏析
  • 原文节选:《春江对雪》原文如下:“春云作寒飞鸟绝,花雨纷纷暮成雪。江山最好雪中看,况是东风二三月。”
  • 诗意解读: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江南雪景图。首句“春云作寒飞鸟绝”营造了一种寒冷而寂静的氛围;接着,“花雨纷纷暮成雪”则将这场突如其来的雪比作花雨,形象生动;最后的两句“江山最好雪中看,况是东风二三月”更是点出了最佳观赏时机——春季的二三月,此时正值东风拂面,景色宜人。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或许是对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 哲学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欣赏并珍惜每一个瞬间的主题。
  1. 艺术风格及其特点
  • 语言特色:杨基的诗语言简练却不失韵味,用词考究且富有画面感。如“披蓑渔立桞边航”,“戴笠僧归竹外庄”等句子,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图景。
  • 结构布局: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奠定全诗的基调,中间部分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逐渐展开诗人的情感世界,最后以哲理性的总结作为收束,使得整首诗浑然一体,富有深意。
  • 意象运用:杨基擅长运用意象来表达内心感受。如“双鹭白”与“一莺黄”等,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敏锐观察,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状态的深刻理解。
  1. 社会影响及后世评价
  • 历史地位:杨基的《春江对雪》在明代乃至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评论反响:杨维桢曾称杨基的诗境为“荒矣”,认为其诗已达到极高的境界。这不仅说明了杨基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其在诗坛的影响力。
  • 现代评价:在当代,学者们对《春江对雪》的研究仍在继续。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于自然美、时间流逝和人生哲理的深刻启示。

杨基的《春江对雪》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山水田园诗,它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美学价值,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