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居古城阴,迢递通万竹。
林光落虚牖,坐爱衣裳绿。
斋馀孤远磬,茶罢微烟续。
道人悟重玄,淡然无众欲。
譬彼石根泉,亭亭甚寒渌。
北寺竹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寺竹林》是诗人杨基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其内容丰富,语言优美。以下是对《北寺竹林》的介绍:
作者信息:杨基(1326-1378后),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于吴县(今苏州)。元末入张士诚幕府,明洪武初累官至山西按察使。有《眉庵集》。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一种冲淡的禅意。
作品原文:僧居古城阴,迢递通万竹。林光落虚牖,坐爱衣裳绿。斋余孤远磬,茶罢微烟续。道人悟重玄,淡然无众欲。譬彼石根泉,亭亭甚寒渌。
诗中描写:《北寺竹林》通过对竹林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诗人以“僧居古城阴”开篇,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画面;“迢递通万竹”则形象地表达了竹林的广阔和深邃。在这首诗中,“林光落虚牖”一句,通过光影的变化,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坐爱衣裳绿”则进一步强调了竹林的色彩美。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孤远磬”、“微烟续”等细节,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最后,诗人通过对道人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追求。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五言排律的形式,结构严谨,语言简练。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将竹林与石根泉相比,既突出了竹林的清幽高洁,又寓意着内心的宁静与纯净。
历史背景:《北寺竹林》的创作背景与杨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作为一位曾入张士诚幕府的诗人,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文化价值:杨基的《北寺竹林》不仅展示了他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于禅宗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诗中的禅意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精神追求。
《北寺竹林》不仅是杨基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每一位读者去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