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周鹤洲太守 其三

琴尊度岁华,清兴浩无涯。
野寺多逢竹,江村少见花。
沙浮惊立鹘,池小聚鸣蛙。
欲向金门去,云山路转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魏时敏是《寄周鹤洲太守 其三》的作者。这首诗作于明代,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关于魏时敏及其诗作的介绍:

  1. 作品简介
  • 作者简介:魏时敏是明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字仲玉,福建莆田人。他以才辟为邑从事,后因诗文获吏部尚书赏识,历任无锡、桃源县丞,未几致仕。年八十余卒,著有《竹溪诗稿》。他的生平和创作都显示出他对文学艺术有着深厚的兴趣和造诣。
  •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明嘉靖年间创作的,此时的社会背景和文人活动都为魏时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诗中通过自然景观的描述,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也体现了他对于自然和谐与人生哲思的探索。
  1. 诗歌原文
  • 原诗内容:《寄周鹤洲太守》其三“琴尊度岁华,清兴浩无涯。野寺多逢竹,江村少见花。沙浮惊立鹘,池小聚鸣蛙。欲向金门去,云山路转赊。”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感受与思考。
  • 诗句解析:首句“琴尊度岁华”,意味着在岁月的长河中,琴酒相伴,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次句“清兴浩无涯”则传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深沉。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如“野寺多逢竹”,“江村少见花”,以及生动的自然景观如“沙浮惊立鹘”。末句“欲向金门去,云山路转赊”,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向往和对未来道路的不确定感。
  1. 艺术特点
  • 意境深远:魏时敏的诗歌常常能够将读者带入一种深远而宁静的境界。在他的作品中,自然景物不仅是背景,更是情感和思想的载体。例如,在《寄周鹤洲太守》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闲适和超然。
  • 语言精炼:魏时敏的语言表达非常精炼而富有力度。他善于运用简洁有力的词汇,创造出深邃而富有哲理的诗句,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 情感真挚:在诗歌中,魏时敏的情感表达真挚而直接。无论是对家乡的思念还是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他都以坦率的态度展现给读者,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共鸣感。

魏时敏的《寄周鹤洲太守 其三》不仅展示了他在诗歌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也反映了明代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研究明代诗歌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