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韵酬谭侄婿 其一

十年三见面,良会岂云疏。
但念同离里,何当叹索居。
卑尊分长幼,执礼诵诗书。
羡尔家庭好,高标近斗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韵酬谭侄婿(其一)》赏析

《和韵酬谭侄婿(其一)》是明代诗人霍与瑕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对亲情、友情以及生活哲理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诗中“十年三见面,良会岂云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重逢时刻的珍贵和珍惜。尽管时间过去了十年,但两人之间的相遇却显得异常珍贵,仿佛在期盼中等待的不仅是这次聚会,而是一种久违的亲密无间。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即无论时光如何流转,真正的感情是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淡化的。

“但念同离里,何当叹索居。”则进一步展开了诗人对于分离之痛的描绘。诗人感叹着因为分别而产生的无奈与辛酸,这种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通过这一表述,诗人传递出一种对家人、朋友之间深情厚意的珍视。

“卑尊分长幼,执礼诵诗书。”这句诗展示了作者对礼仪的重视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在古代中国,长幼有序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之一,而“卑尊分长幼”则体现了对这种传统礼节的遵守和尊重。同时,“执礼诵诗书”也暗示了作者本人学识渊博,能够以文会友,以礼待人。

“羡尔家庭好,高标近斗虚。”这两句则是对友人家庭和睦、高洁品质的赞美。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家庭的平凡与友人家庭的卓越,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向往。这不仅是对友人家庭美好状态的羡慕,也是对美好生活愿景的一种表达。

霍与瑕的《和韵酬谭侄婿(其一)》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刻的哲理和高雅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我。这首诗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古人的智慧,也让我对人生、亲情、友情有了更深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