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分长短,气候互凉燠。
昼长宜官府,夜短省镫烛。
镫烛民膏脂,燃之非我欲。
无奈更漏长,欲眠还反复。
起坐向灯前,中心如转毂。
或将既往追,或将未来续。
兵民当怀绥,边境宜储蓄。
化何由而行,政何由而肃。
思之有未得,还将旧书读。
职分所当为,一一在心目。
夜分方就枕,展转犹未足。
奴隶不得眠,偶语向厨屋。
为此非好劳,庶以偿俸禄。
自从春昼长,百事免拘束。
冠盖临高堂,咨询尽民俗。
贫者为宽征,饥者为发粟。
善良加抚摩,豪强使慑服。
闾里无横科,仓廪有馀谷。
简教厉兵戎,公勤披案牍。
诉牒旁午来,剖断不留宿。
虽非霹雳手,遇事颇神速。
退食时从容,吟诗对修竹。
夜后即安眠,何须论荣辱。
民财免耗伤,奴隶无怨讟。
此事良自知,谁能喻衷曲。
昼夜长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昼夜长短》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诗。下面从不同角度介绍这首诗:
诗歌原文:
昼夜分长短,气候互凉燠。
昼长宜官府,夜短省镫烛。
镫烛民膏脂,燃之非我欲。
无奈更漏长,欲眠还反复。
起坐向灯前,中心如转毂。
或将既往追,或将未来续。
兵民当怀。诗歌背景:
《昼夜长短》反映了作者对日夜变换与民间生活关系的思考。通过对比白天和晚上的差异,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在这首诗中,于谦不仅描绘了昼夜的变化,也揭示了人们因应这种变化的生活方式。诗中的“更漏长”指的是古代计时工具——漏壶,它用于测量时间的流逝,而“起坐向灯前”则形象地描述了夜晚工作或休息的情景。诗歌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而生动,通过对日夜变化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侧面。诗中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社会乃至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昼夜长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富有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