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辱履仁过访 其二

秋声绕茅屋,落日井梧寒。
疾病淹愁在,风烟逼岁残。
闭门车辙断,围腹带痕宽。
劳谢王玄度,时来觅故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中辱履仁过访 其二》是明代文学家文徵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文徵明(1470—1598),初名璧,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画有《庐山高歌图》,还擅长书法和文学。《甫田集》是他的作品集。
  2. 诗歌原文:秋声绕茅屋,落日井梧寒。疾病淹愁在,风烟逼岁残。闭门车辙断,围腹带痕宽。劳谢王玄度,时来觅故欢。
  3. 诗句解析:诗的前两句“秋声绕茅屋,落日井梧寒”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落叶纷飞、夕阳西下的画面,传达出诗人身处逆境时的孤寂与凄凉。“疾病淹愁在,风烟逼岁残”则表达了因疾病而长时间卧床,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年华老去的哀愁。“闭门车辙断,围腹带痕宽”展现了诗人由于疾病导致行动不便,不得不紧闭门户,生活状态的改变也映射在身体的变化上。最后两句“劳谢王玄度,时来觅故欢”反映了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仍保持着对往昔友情的怀念,期待能有机会重聚旧游。
  4. 主题表达:《病中辱履仁过访 其二》不仅抒发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通过这首简短的诗作,读者可以窥见文徵明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社会、人生的态度。
  5. 文化意义:《病中辱履仁过访 其二》作为明代文人的诗词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于自然、社会的独特感受,是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病中辱履仁过访 其二》是文徵明在特定情境下创作的一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其所处时代的风貌。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况和他们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