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三日种竹

分得亭亭绿玉枝,雨馀生意满阶墀。
凌梢已展疏疏叶,护粉聊营短短篱。
肯信移来真是醉,不愁俗在未能医。
人间此夜频前席,凉月虚窗更自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月十三日种竹》是明代文徵明的作品,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文徵明在五月十三日种植竹子的情景,以及他对自然景色和劳动的感悟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生平及诗歌赏析如下:

  1. 创作背景:《五月十三日种竹》是明代文学家文徵明所作的七言律诗。该诗作创作于明朝正德末年,当时文徵明以贡生身份参加了吏部考试,并被授以翰林院待诏的职务。然而,他后来选择了退隐,不再涉足官场。
  2. 诗人简介:文征明(1470-1598),初名璧,字徵明,后更字徵仲,号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是“吴中四子”之一,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不仅工诗文、书、画,还精通音律和医药学。《甫田集》是他留下的一部重要著作。
  3. 诗歌赏析:《五月十三日种竹》这首诗通过描写五月十三日种植竹子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勤劳生活态度的赞美。诗中写道:“开拓无多地,栽培只数竿。云分千亩润,风送一窗寒。”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竹林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同时,诗中的“课奴勤灌溉,日日报平安”则揭示了作者对劳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五月十三日种竹》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颂扬和对勤劳精神的赞美。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及其文学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