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寺湖山楼

石湖春尽水交流,来上支公百尺楼。
尊酒吟分茶磨雨,疏帘横卷越城秋。
一窗粉墨开图画,葛里风烟入卧游。
正是倚阑愁绝处,不禁长笛起沧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楞伽寺湖山楼》是明代文人文徵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文徵明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还蕴含了他对人生、艺术与禅理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背景:文徵明,初名璧,字徵明,号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擅长书法、绘画和诗文。文征明不仅是“吴中四子”之一,还是明朝初期的重要文学家。其一生经历了从政到退隐的过程,这在诗歌中也有体现,如他在任职翰林院待诏后曾请求退居。

  2. 作品内容:诗中描绘了石湖春尽水交流的景象,以及支公百尺楼上的美景。通过尊酒吟分茶磨雨等细节,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画卷。同时,“一窗粉墨开图画”,则暗示了作者在绘画方面的才华。诗中“葛里风烟入卧游”一句,更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无限向往和内心的闲适。

  3. 主题深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中的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对生活哲理的领悟和感慨。诗中的“正是倚阑愁绝处”等语句,表达了作者面对大自然时产生的沉思和顿悟。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禅意的理解,“方知禅可托,共礼白云深”表明了诗人追求心灵净土的愿望。

  4. 文化价值: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楞伽寺湖山楼》不仅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山水诗发展的重要文献。此外,诗作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楞伽寺湖山楼》不仅是明代诗人文徵明的艺术成就展示,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古代文人的生活情态和精神世界,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