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台寓目

徙倚郊台酒半醺,千年陈迹草纷纷。
风烟又与行春别,秀色平将宝积分。
水落平湖洲乱吐,天垂四野日初曛。
春山何似秋山好,红叶青松锁白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郊台寓目》是明代文人文徵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的各个方面,以揭示其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文徵明,字徵仲,号衡山,生于明朝正德末年,卒于万历初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擅长诗、文、书、画,被尊称为“吴中四子”之一。
  • 创作时期:文徵明的创作生涯跨越了整个明朝,其中《郊台寓目》的创作时间尚难以确切考证,但其作品在当时已经广受赞誉,流传至今。
  1. 诗歌原文
  • 全文展示:《郊台寓目》全诗如下:“徙倚郊台酒半醺,千年陈迹草纷纷。风烟又与行春别,秀色平将宝积分。水落平湖洲乱吐,天垂四野日初曛。”
  • 译文注释:这是一首描绘郊台景色的七言律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诗中的“徙倚郊台”,“千年陈迹”,以及“风烟又与行春别”,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时光流转的感慨。
  • 语言风格:文徵明的语言风格清新脱俗,善于运用简洁有力的词汇,构建出一种淡雅而又不失豪放的艺术效果。
  1. 历史价值
  • 文学地位:作为明代文人的代表作品,《郊台寓目》不仅展现了文徵明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本。
  • 文化传承:通过对这首七言律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从而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有更深入的认识。

《郊台寓目》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文徵明个人艺术风格的体现,同时也是明代文化的缩影。通过欣赏和研究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的魅力,还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